【作者:陳錦煌(前921重建會執行長、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新港文教基金會創會董事長】
十年前9月21日,台灣中部一場芮氏7.3級世紀大地震,奪走二仟伍佰多位鄉親寶貴的生命,也震出台灣社會長久累積的問題及思考可能的解決方法。1994年文建會開始推動的「社區總體營造」(簡稱社造)政策,所強調的「社區主體」、「自主參與」、「由下而上」的理念,恰可彌補政府災後重建「由上而下」之不足,921是台灣地震史上首度喊出「社造」,建立官民夥伴關係,合力完成災後重建的第一例。日前,台灣南部及台東又逢世紀大水災,伴隨土石流災、國土崩塌,危機處處,許多原住民部落面臨不得不遷村的兩難,歷史告訴我們,遷村一事,非同小可,921累積的社造經驗,可否幫助解決遷村必須面對的生產、生態及生活等問題,值得深思!
921的社造,和承平時期的社造大不相同,原因在於,地震造成整體性的破壞,包括生命財產、維生管線、公共建設、生產設備……等,另外,失業、心理及文化也因為地震破壞而產生巨大衝擊;加上重建區本屬經濟弱勢,在2002年加入WTO及2001年桃芝、納莉等颱風反覆侵襲下,土石橫流,重建一半的家園再次受到無情打擊,在此處境下的社區重建,其介入點是多重且整體,而非尋常社區的單一議題;參與者是社區全體,不是單一團體或個人;社造目標是生存需要,非充實生活內涵;運作方式是從無到有,不是在現有基礎上尋找突破,重建期間,由上而下的資源協助大於由下而上的社區動員;強調重建成效,不僅理念宣導或人才培育。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