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5/04

文建會八八災後社區組織重建審查會徵選

將近兩個星期都在南部奔波,連續由第一分區(嘉義、南投)、第二分區(高雄)、第三分區(屏東)、第四分區(台東)的審查會徵選現場,得到相當多的資訊,請詳看以下報導,依照分區審查會舉行時間先後來介紹。

(文/蘇之涵、圖/胡梓筠)

在台灣最古老的學校之一-高雄縣旗山國小(現為旗山生活文化園區)裡,文建會八八災後社區組織重建第二分區審查會於4/20進行了一整天,14個提案的社區裡,一共有13個社區出席,預計將選出4到10個社區,針對其提案給予補助及輔導,最後的甄選結果將於5/1公佈。

第二分區,也就是以高雄縣受災區為行政範圍的提案以社區組織整備與運作和防災相關議題為大宗,許多社區均提出了義工組織、社區地圖的繪製、防災機制設置與培訓、以及社區文史料的建置等目標。其中也有部分結合當地產業特色的行銷,例如旗山鎮南新社區發展協會的香蕉新樂園與甲仙鄉大田社區發展協會的竹仔鼓文化,現場的成果展示相當吸引目光。

審查過程中,來自不同領域的評審各自以其專業經驗給予發展社區建議,實際操作層面的詢問像是社區活動場地的產權及使用年限、經費預算的使用方式與開支比例、未來社區動員的成效、本次提報企劃與以過往提案的區隔,或是防災機制的完整與落實程度等;而評審也會針對各社區目前所面對的問題給予適當的調整方向,例如社區資源盤點的重要性、社區特色定位、如何在有限的資源裡發展重點目標。

社區營造員的角色在本次評選中亦是一大重點,除了提報的書面自傳,如何讓評審們在數十分鐘內對於企劃推動的核心者有進一步認識,對評審們以及甄選社區雙方都是一大考驗。此外,公部門代表對於已經擁有其他單位資源的社區,亦會特別了解其未來多份資源的運用方式,是否能夠妥善安排多份資源也是審核的重點之一。


左圖/評審們在正式開始審查之前,先開會前會說明審查原則,也由社區工作站說明各社區輔導情形

中圖/討論中的評審們

右圖/進行簡報中的高雄縣六龜鄉興隆社區發展協會

‧‧‧‧‧‧‧‧‧‧‧‧‧‧‧

(文、圖/胡梓筠)

第一分區(嘉義場、南投場)審查會因幅員遼闊,分兩天進行,第一天在嘉義南華大學舉行,以嘉義縣、台南縣提案社區為主;第二天在南投竹山鎮公所,審查範圍為南投縣、雲林縣的提案社區。

經過九二一的重建,第一分區不少社區已有社區營造的經驗,延續著先前成果,許多提案單位以環境美化為主,其中南投縣豐斗社區提出「種樹造庄」計畫,希望能打造處處花園、花香處處的社區;嘉義縣太和社區以傳統「砌石」工藝為主題,不但有護坡的功能、同時也具備美觀及生態的作用。

評審們也希望能看到創新,而不是一直重複先前已做過的社造工作,給予的建議及提問多為:如何提高社區居民參與度、這次提案和先前社區所做的有何不同?期望藉由這些的問題,幫助提案社區找到自己的定位。



左圖/第一分區主持人在審查會前說明各社區的輔導情形

中圖/豐斗社區營造員回答如何結合防災、生態復健和旅遊

右圖/評審們專注聽社區的回答

‧‧‧‧‧‧‧‧‧‧‧‧‧‧‧

(文、圖/胡梓筠)

輔導區域為台東縣的第四分區,由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負責,本區提案單位皆屬原住民部落,對於部落文化自覺性很高,相當重視文化保存、技藝傳承及部落地圖的繪製,簡報人員多為社區營造員本人,因為對部落很熟悉,雖然多數是第一次簡報,但都能侃侃而談部落特色、文化及對未來的期望。

香蘭社區發展協會提出小米文化產業永續發展計畫,範圍不只是香蘭社區所屬的拉勞蘭部落,還會聯合其他部落辦理小米季,藉由小米,找尋舊有的部落文化;由大鳥部落居民組成的笆扎筏文化發展協會籌備會,希望能將部落青年組織化,將舉辦傳統文化學習課程,讓青年認為學習傳統文化是一種榮耀。

因為不少提案單位的產業發展都提到生態旅遊,所以評審們認為找到各部落的特色,將以發揚光大,但又不過度開發是很重要的。另外為保持社區組織的動能,建議和學校或其他部落連結會是一個方法。


左圖/原住民族電視台到場採訪第四分區的審查會

中圖/社區營造員正在介紹社區特色

右圖/審查地點在擁有鮮明外觀的南島社區大學

‧‧‧‧‧‧‧‧‧‧‧‧‧‧‧

(文、圖/蘇之涵)

最後一場八八災後社區營造專業團隊甄選在屏東縣潮州鎮公所舉行,第三分區所涵蓋的行政區域為屏東縣全縣,在地輔導單位由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進行社區重建的協助與社造員培訓的工作。

莫拉克颱風期間,屏東縣各地的災情相當嚴重,包括平原與沿海一帶的佳冬、林邊、萬丹、高樹,以排灣部落為主的的三地門、泰武、來義、牡丹,以及位於霧台鄉的魯凱部落伊拉、佳暮、吉露、好茶、與阿禮。根據統計,目前屏東縣境內大型永久屋安置基地有瑪家農場、中央廣播電台長治分台、新赤農場以及南岸農場,預定在今年七月底前全部完工。

第三分區一共收到來自20個單位的提案,兩天的期程有19個單位出席參與簡報,各單位的提案大多以防災和產業重建為主。由於風災所帶來的部落遷村與沿海地區的淹水災害,其中也有幾個社區提出文史重建與保存的提案,除了搶救可能漸漸消失的地方歷史遺產,也希望喚醒地方居民的主動參與。此外,根據了解,目前屏東縣數個面臨遷村問題的部落正面臨分裂的危機,一部分居民留守山上,另一部份居住在營區,還有一部份即將遷往永久屋,像這樣的部落社區,未來的重建之路遙遠而漫長,考驗著公部門、輔導團隊以及社區居民們之間的信任與合作能力。



左圖/第三分區位於潮州鎮公所的審查會場。

中圖/評審們請社區營造員自我介紹,談談對於社造的想法以及對於自己社區情況的了解。

右圖/第三分區輔導團隊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位於潮州巷弄裡的辦公室,手繪的老式拉門與初夏涼風吹拂十分愜意。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