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要:大愛園區管委會主委王明耀坦言,賴金龍只是第一個公開放棄永久屋的案例,但永久屋的入住率一直不盡理想,空屋率頗高。「有些人的庭園一直都很荒蕪,或者說左鄰右舍從來沒看過房屋主人回來定居過,這種狀況非常多。」 ( 圖/ 何欣潔。大愛村一景。災後兩年,有人習慣了山下生活,有人決定放棄。 )
文/何欣潔 on 十月 31, 2011
在2009年震驚台灣的莫拉克風災中,政府一改921震災中的「中繼屋」政策,以「永久屋」為主要構想,著手進行災後的安置災民與援建工作。在救災的混亂與緊湊的氣氛中,無前例可考的永久屋政策引起了許多不同的意見與爭論,至今未歇。
2011年10月,在杉林大愛園區獲核配永久屋的桃源區寶山里居民賴金龍接受莫拉克新聞網專訪時,公開而正式地宣稱將「放棄永久屋」,回到原鄉居住,並已將原屋清空、預備交還鑰匙,顯然放棄心意已決。於杉林大愛園區中,究竟還有多少像賴金龍一樣的居民?他們為何選擇放棄永久屋?被他們放棄的永久屋,又該如何利用,才不致使各界的善款淪為閒置空屋?
大愛居民放棄永久屋,管委會主委:不意外
對於園區內部份居民醞釀放棄永久屋的聲音,大愛園區首任管委會主委王明耀表示,「並不意外,這是遲早要發生的事。」原籍六龜的王明耀指出,自己早在兩年前便向公部門反映:「我很早就思考過這樣的問題,大家原來住在山上已經幾十年、幾百年的時間,產業都在自己的山上,怎麼可能說放棄就放棄?我當時就跟公部門說,兩三年以後,一定會有人想放棄永久屋,政府應該及早作好準備。」
「許多人的田地都在山上,是已經耕作了好幾代人、好幾百年的田。農路一旦修復,他就還是要回山上去種筍子、青梅,怎麼能說不讓人家做這樣的事?」王明耀表示,永久屋貧乏的就業機會,的確讓許多居民考慮回鄉定居:「如果園區的就業問題可以解決也就算了,但園區就業狀況一直都不理想,你要原來種田的人下山去工廠、在平地工作,根本就不適合他,很多人做一做就想回家種田了,而八八臨工等臨時就業方案也漸漸到期,想回到山上的人一定會越來越多。」
身為管委會主委的王明耀坦言,賴金龍只是第一個公開說要放棄永久屋的案例,但早在此之前,永久屋的入住率一直都不盡理想,空屋率頗高。「你從很多跡象都可以知道大愛園區的入住率不高,例如每個月的水電費、黃昏時的燈光、有些人的庭園根本就一直都很荒蕪,或者說左鄰右舍從來沒看過房屋主人回來定居過,這種狀況非常的多。」
永久屋核配急就章,當年災民「沒時間思考」
「坦白講,這就是因為當初核配的時候,太急就章、太快,核配的過程並沒有做得很確實,許多需要永久屋的人沒有辦法住進來,申請到永久屋的人卻又不回來住。就我所知,甚至有些屋主已經到中國去發展,或者在外面有很好的工作了,根本不會再回來。」
同樣於莫拉克災後接受永久屋核配的王明耀表示,根據他的經驗,今日永久屋的「回鄉潮」,是當初核配過程過於快速而導致的結果:「老實說,風災剛發生的時候,我們都還住在工兵學校或各地廟宇,對政府後續的政策並不瞭解,也沒有時間好好瞭解、做決定,很多人根本沒有考慮清楚,就這樣接受了永久屋政策。」
「以我們大愛園區為例,當初慈濟是有一個比較悲天憫人的想法,認為應該要讓山林休養生息,就一味地認定所有災民都願意搬進來(永久屋),但是就業的問題呢?原鄉土地產權的問題呢?許多人選擇了永久屋以後,發現山上的農路政府都拒絕修補了,說因為你選擇永久屋,我們已經劃了特定區域,你不能再回家種田了。當初太急就章了,後面當然會有很多問題。」王明耀以自己的觀察指出。
圖/大愛村第一次開住民大會的景象。急就章式的選擇模式,讓園區內不易凝聚共識。
永久屋資源錯置:有人進不來,有人想出去
這些永久屋可能引發的種種問題,在莫拉克災後早已有許多災民、民間團體與學者專家不斷提出警告,於災後兩年的今天果然成讖。對此,高雄市重建會執行長古秀妃表示,高雄市政府在一個月前已經向中央反映這些問題,營建署等中央單位也將進行研議與討論:「當初在永久屋的三方契約中,是說如果居民要放棄,就要還給高雄市政府做『備災』用途。但我們市政府內部,是覺得備災兩個字太不明確了,所以向中央反映,希望有一個統一的處理標準。」
對於部分永久屋分配不當,以致有部分居民無法入住,園區內卻出現空屋的狀況,古秀妃表示:「未來對於永久屋內陸續出現的空屋現象,我們是希望中央可以給一個明確的標準,讓住在危險地區的、真正有需要的居民能夠遷入,而莫拉克受災民眾如果覺得已經不需要永久屋,也可以把永久屋釋出,讓這個分配更合理一點。」
對於永久屋居民返鄉的現象,高雄市政府表現出積極處理的態度,王明耀也以管委會主委的身份,呼籲政府應協助有需要的居民返鄉。「當初進住的過程太快了,所以居民沒時間好好考慮,那現在進住了以後,也該讓居民有選擇(是否要放棄永久屋)的空間,政府不但應該要尊重他們的意願,更應該積極協助他們回鄉定居。」
對於王明耀的建議,古秀妃也有同樣的見解:「永久屋的確是必要的政策,但問題是,中繼屋應該也是一個選項,如果能夠有多種安置管道並存,讓『還沒想清楚』的民眾可以有想清楚的時間,也許今天這些問題會少一點。」
在縣市合併之後接任重建會執行長已將近一年的古秀妃進一步指出,根據她的觀察,當初沒有足夠的時間讓部落與社區形成共識在遷徙,是今日一些問題的根源:「例如原住民的傳統文化並不是不能遷徙,他們也會遷徙,但過去傳統的遷徙是部落內部要討論很久、去形成共識、尋找地點,是一個需要時間的過程,今天他們因災遷徙,也應該給他們時間去考慮到底要不要搬到山下來。」
高雄市政府:擬於明年統一移轉房屋所有權
至於在放棄永久屋的過程中,衍生出房屋產權究竟屬於NGO或高雄市政府的爭議,古秀妃也正式回應:「目前的永久屋產權都還是屬於各個起造的NGO,還沒移轉給居民。」
但在當初居民、NGO與地方政府所簽訂的永久屋三方契約中,明文規定居民將取得「土地使用權與房屋所有權」,至今為何尚未履行?古秀妃解釋:「當初一開始在跟NGO談的時候,曾經有一度提到『起造兩年之後,NGO再將房屋所有權移轉給居民』,但後來又被刪除了,所以慈濟等NGO可能有留有這個印象,覺得要兩年以後才移轉給居民,所以目前產權尚未移轉。」
「但目前這條條文已經被刪除,所以高雄市政府目前的規劃是,在明年一、二月龍興段與樂樂段永久屋落成的時候,將高雄市境內的永久屋統一辦理移轉手續,將所有權正式移轉給居民。」古秀妃解釋。
莫拉克風災過後兩年餘,永久屋園區中有人逐漸習慣山下生活,並期待儘快獲得房屋所有權;也有人消極地放棄永久屋,任其棄置、出外另謀生路;更有人為了重拾回到原鄉耕作的權利,選擇積極放棄永久屋。不論哪一種選擇,均是永久屋政策所延伸出的課題,亟待相關部會積極解決。
圖/大愛村一景。災後兩年,有人習慣了山下生活,有人決定放棄。
原文出處:http://www.88news.org/?p=147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