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0/28
【重建消息】台灣人權促進會八八風災周年專輯文章
台灣人權促進會【TAHR PAS】秋季號主題為「八八風災周年專輯」,有來自各地的報導與專文,有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曾旭正老師、林三加律師等的文章,還有許多朋友是關注八八重建的朋友們都普遍認識的,以下為專輯的目錄:(封面轉自台灣人權促進會網頁)
【重建觀點】原住民部落營造,重點在「人」的培育
文/陳詠(NewTalk 新頭殼記者)
部落營造首重在部落的永續發展,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監事伍杜米將在「原民向前衝」節目表示,營造重點在於「人」的培育,有了常態性的組織運作,就能營造出一種舒適且符合部落文化的生活品質。
部落營造首重在部落的永續發展,原住民族政策協會監事伍杜米將在「原民向前衝」節目表示,營造重點在於「人」的培育,有了常態性的組織運作,就能營造出一種舒適且符合部落文化的生活品質。
2010/10/25
【重建文章】小農復耕-引社會力入八八重建之路﹝下﹞
編按/強調自然農法、在地生產、組織培力的小農復耕計畫在歷坵部落展開,經由台大農村讀書會學生與農村陣線人士的引領觀察下,發現當地農友們對於小農復耕有著深切的期盼。從第一期培養的小米,到第二期栽種的洛神花,均見證了在地合作的踏實與和諧,也在這一場場的農事中,面對了農業轉型的思索,以及合作共識的再推動,小農復耕要培養的,是細水長流的信心。
(文/徐肇尉、圖/陳芬瑜-台灣農村陣線)
(文/徐肇尉、圖/陳芬瑜-台灣農村陣線)
2010/10/20
【重建文章】小農復耕-引社會力入八八重建之路﹝上﹞
編按/莫拉克風災迄今匆匆一年過去,除了主流團體或上位政策的重建努力,還有一些在民間微小而細密的行動正在進行著。在重建專案的執行過程中,我們有幸認識這些在各地努力的夥伴,看他們一步一步、紮實地參與重建工程。肇尉是台大農村讀書會的學生,與台灣農村陣線在災後進入台東歷坵部落與高雄桃源,共同參與小農復耕的計畫,重建因風災受損的社區產業;更長遠地來說,透過社區自力復耕的過程,培力在地組織與人才,希望為農業社區走出一條更寬廣的重建之路。
(文/徐肇尉、圖/陳芬瑜-台灣農村陣線)
(文/徐肇尉、圖/陳芬瑜-台灣農村陣線)
2010/10/05
【重建現場】大鳥部落:如果遷村的話,部落還是部落嗎?
編按:學會今年七月底與台東縣南島社大合作,舉辦兩天一夜的重建見學,大鳥部落的情況讓所有參訪成員捏把冷汗。村落的上方蓋著一整片的攔土石壩,所有的人都心知肚明,這一大片工程不是在防止土石流,而是在延長汛期居民撤村的時間,如果雨量過大,土石量超出攔沙壩可以承受的重量,「所有的東西就跟衝浪一樣直接進太平洋」,當地居民自我解嘲地說著。
﹝文/柯亞璇,本文轉自莫拉克新聞網﹞
【重建消息】一年過後—【原住民族災後重建與永續發展】國際學術研討會 徵稿啟事
【會議日期】2010年11月12、13日(星期五、六)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聯絡電話】02-77341675
【中心網頁】http://www.ntnu.edu.tw/irdc/
【主辦單位】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原住民族研究發展中心
【會議地點】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聯絡電話】02-77341675
【中心網頁】http://www.ntnu.edu.tw/irdc/
【重建交流會觀察﹝下﹞】重建社區面臨的問題
(文、圖/蘇之涵-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社區營造在災難重建中,究竟能幫上什麼忙?
造人與造社區的過程經常是漫長且無形的。社區營造無法直接處理永久屋的空間規劃、遷村的政策、或治洪之道;社區營造通常是處理這些事件背後的人,像是社區營造員的培育、社區居民對於公共事務的關懷、行動決策的產出與執行。
「...... 因此,社區營造的工作針對社區的公共事務而推展,過程中必然涵蓋了觀察、分析、溝通、企劃、執行力、反省、創意等等,其共同的特質是必須長期地、集體地加以『經營』,且非常重視『創造性』。經『營』與創『造』正是我們使用『營造』一詞的本意,而不是傳統『工程營造』的意思。」
曾旭正 (2007) 台灣的社區營造,遠足文化, P15
社區營造在災難重建中,究竟能幫上什麼忙?
造人與造社區的過程經常是漫長且無形的。社區營造無法直接處理永久屋的空間規劃、遷村的政策、或治洪之道;社區營造通常是處理這些事件背後的人,像是社區營造員的培育、社區居民對於公共事務的關懷、行動決策的產出與執行。
「...... 因此,社區營造的工作針對社區的公共事務而推展,過程中必然涵蓋了觀察、分析、溝通、企劃、執行力、反省、創意等等,其共同的特質是必須長期地、集體地加以『經營』,且非常重視『創造性』。經『營』與創『造』正是我們使用『營造』一詞的本意,而不是傳統『工程營造』的意思。」
曾旭正 (2007) 台灣的社區營造,遠足文化, P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