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小建議】閱讀作伙時,螢幕解析度至少1024*768,才能看到完整的頁面唷~

2010/01/28

【採訪通知】八八水災政府重建部落無成效,並違法侵權,訴請監察院查察,維護原住民族人權

記者會

莫拉克風災迄今已174天,自從災區部落協同其他部落及友善團體於12月30日組織台灣原住民族行動聯盟,抗議政府的重建不力與部落權益的行動,也已經30日了,災區部落仍然沒有中繼安置,也未見政府積極協助重建家園,僅以誘騙手段表示唯有劃定特定區才得享政府救助資源,重建委員會卻粉飾劃設特定區後將面臨的侵權滅族災難,不但剝奪原住民族重建家園的機會,至今仍有部落居民住在帳篷或危牆之下尚未完成中繼安置。農曆新年將至,當大家沉浸在準備迎接新年的喜悅中同時,部落居民卻在政府威脅利誘之下將被迫放棄家園,成為國內的難民,政策的粗暴,宛如阿凡達電影中的災難,將降臨在與這片土地深切連結的原住民族身上。

目前以限制原住民土地權益,迫遷為導向之政府強勢劃設特定區的部落,政府強行公告後,卻未見實質的安置作為,不但安置與重建遙遙無期,更引發了各種後續的居民反彈。在認清政府的重建政策本質後,部落發現與期待不同,故要求政府先積極處理安置之需求,若未能於汛期前完成,為維護部落權益,將保留不同意劃定之權。

針對重建委員會違法並侵害原住民族權益事項,台灣原住民族行動聯盟將於128日下午2時,前往監察院陳情遞交檢舉書函,請求監察院查察行政院對於莫拉克風災的原住民部落重建政策,只求強制劃設特定區以驅趕原住民部落居民離開家園,卻無符合需要土地以重建部落的實質作為。

台灣原住民族行動聯盟向監察院訴請查察政府的重建政策及作為,惠請派員採訪

時間:20100128日(四)下午2時整

地點:監察院門口

主辦單位: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

參與單位: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原住民宣教委員會、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原住民族學院促進會等

2010/01/23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24期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發行期數:第24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二十二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詳細內容請連結網址:

http://enews.url.com.tw/cesroc/56257

2010/01/17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23期 ∣ 電子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 電子報

發行期數:第23期 ∣ 第125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一月十六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詳細內容請連結網址:

http://enews.url.com.tw/cesroc/56162

2010/01/11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22期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發行期數:第22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一月十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詳細內容請連結網址:

http://enews.url.com.tw/cesroc/56069

2010/01/10

學會至南部災區訪視紀錄

文圖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秘書處






編按:
學會於10月10日-11日訪視南部災區與在地重建組織,瞭解第一線的重建工作狀況,藉此思考後續的協助方向。本站乃刊登此次訪視的圖文紀錄。


左圖:高雄縣旗美社大


【高雄縣旗美社大】
中午在旗美社區大學由正揚簡介六龜、甲仙的地理位置,社會情勢以及目前在地重建組織的運作狀況。此外, 共同的議題為荖濃溪河床的疏浚問題 。


【六龜鄉重建關懷協會】

接下來我們拜訪「六龜重建關懷協會」。該協會前身是六龜同好會,因為有過去的基礎,所以在組成跟運作上有一定的默契。

目前比較明確的重建計畫包括:發行社區報(旗美社大協助撰寫文建會提案)、修整荖濃國小廢棄托兒所跟廣播站作為社區學習中心、農產品加工、社區手工藝教室等用途(修繕的人物力,法鼓山可能協助贊助)、推動課後輔導計畫。


【荖濃村】

六龜國小校長(左三)很熱心地帶我們參觀將規劃為「荖濃農村學園」的「舊荖濃幼稚園及復興電台宿舍」。
這項規劃案計畫將由法鼓山基金會贊助,六龜重建關懷協會執行。期望在災後,發展出比災前更具有農村力量的「重建計畫」。計畫內容主要為透過閒置空間的再利用,規劃一個涵蓋「學習與產業」的重建工作站;包括「農村生活教室」、「農村手工藝中心」、以及「農產加工中心」等功能。
後續這個點可以是社區工作站或是進入協助團體的聯合辦公站,成為社區各項資源的接合點,也支持多樣的活動用途。藉此吸引更多的人氣鼓舞社區、為社區注入活力。


【荖濃村】

舊荖濃幼稚園一景。


【荖濃村】

復興電台宿舍一景。



【荖濃村】

閒置空間一景。日據時期多為伐木工人暫住的旅社。


【荖濃村】

針對「荖濃農村學園」的規劃,曾旭正老師建議法鼓山僅要協助修復結構、防水、廚房等工程,其他的空間再生可以透過工作假期方式進行,藉以讓關心的人力持續進入社區。修繕的過程避免全部外包,讓社區也參與其中,使修繕的過程成為社造的過程。
在地居民李懷錦(左一)對於重建事務投入很深,也是六龜重建關懷協會的總幹事。


【寶來溫泉】

街上店家多數沒有營業,原本熱鬧的街頭顯得很冷清(八月份是泛溪季節)。寶來多數居民仍以務農為主,觀光業佔少數,平日身份為農民,假日才經營店家。
目前的重建想法不排除申請水保局的經費,以及經濟部街道招牌補助計畫。不過重建委員會也很清楚,重建過程要能自己站起來,自己有願景有感動,才能將整合外界的關心與資源。
初步的重建構想是成立社區陶藝工坊,從建造一座社區窯場開始,為重建注入藝術元素,產出的作品也可以作為重建過程中使用的物件。未來還可以設立手工藝工坊等,讓居民在農忙之餘也能夠學習製作手工藝。


【寶來村】

曾老師與寶萊村居民商討未來的發展方向。當地的居民希望藉由這次的重建工作,再次思考未來社區的發展方向,發展出地方的特色產業,讓社區的居民自己走出來。


【仁美營區】

第二天我們拜訪高雄縣高樹鄉的仁美營區,這裡為高雄縣那瑪夏鄉的災民安置中心。


【仁美營區】

我們拜訪了南方部落重建聯盟的工作人員。據第一線工作者的描述,營區的生活品質、家戶間的隱私、心境的安定與孩童學習環境等,都有很多問題。然而政府卻計畫將此地設定為居住一年以上的中繼屋,這項決定讓災民非常不能接受;災區需要有家感覺的中繼屋,作為緩衝喘息的空間。因此即至目前,第一線的工作人員持續不斷地向政府爭取以家戶為單位的組合屋設置,以作為災民中繼的居住場所。

此外,工作人員希望儘快結束營區生活。營區生活目前已經有家暴、性侵等狀況發生,擔心長期在營區生活,男性角色被弱化、功能無法發揮,類似的問題會更加嚴重。


【仁美營區】

臨時辦公處一景。這裡是政府與民間救助單位的臨時辦公處。


【仁美營區】
我們拜訪了災民的生活現場,他們正圍坐在一起吃東西聊天。據災民描述,這裡的伙食由軍營負責,不能自己開伙,時間一到大家會到餐廳用餐;因此,平地飲食習慣的適應,也成為生活上的問題之一。



前往甲仙鄉之沿途一景。



前往甲仙鄉之沿途一景。


【甲仙鄉】

我們最後拜訪甲仙鄉愛鄉協進會的工作人員,瞭解甲仙鄉的重建狀況。甲仙鄉的居民多為平日務農,主要種植果樹,假日做生意。水災造成灌溉水路損壞,沒有水是復耕的最大問題。此外,前後道路毀損,也嚴重影響甲仙的觀光業。


【甲仙鄉】

目前的甲仙愛鄉協進會的重建工作中,將申請文建會輔助計畫,預計發行重建社區報。此外,有機農業班學員(蔓花生家族)提出「公田有機蔬菜耕作構想」(約4分地),希望透過公田的實驗,帶動其他農友對於有機耕作的信心。


【永遠的小林村】

小林村就埋在照片中20米下的泥地裡。目前小林村將遷至五里埔(介於小林村與甲仙之間),並由紅十字會在該地設置永久屋與全國性的平埔文化園區。教育方面,目前小林村的學童被安排在甲仙國小復學與課後輔導。

社造學會工作人員災區見學紀錄

文 /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秘書處




編按:
學會於12/7-8號至南部災區訪視,地點及訪問組織為:小林村組合屋及重建委員會、高雄縣甲仙愛鄉協會及農民互助團體「蔓花生」有機公田、桃源鄉災區(梅山村、勤和村、高中村)及88再造聯盟理斷牧師。本網站特別刊登此次的訪視紀錄,期望有更多朋友一同來關心災後的重建現場。


一、本訪視紀錄共有五個部份:

【之一】擦乾眼淚的新生力量:高雄縣新小林社區訪視
【之二】小堅持大力量:甲仙鄉「蔓花生家族」公田復耕訪視
【之三】破碎的山河:桃源鄉:梅山村、勤和村訪視
【之四】一罐梅子的故事:桃源鄉高中村訪視
【之五】感謝:高雄縣旗美社大餐聚

二、社造學會工作人員災區見學行程:

學會訪視人員:
楊志彬、李敬孝、吳碧霜、許鼎鈞、洪琳茹、劉亮佑、陳芬瑜、林榮一

● 第一天行程:12/7(一)

1、上午8:00台北出發,下午13:30抵達高雄縣杉林鄉小林村組合屋
2、下午1:30拜訪小林杉林組合屋與台灣八八水災小林村重建發展協會幹部會談,瞭解組織工作與後續重建課題與規劃
3、下午4:00探訪甲仙鄉蔓花生家族有機公田,分享其災後有機復耕的願景與努力
4、晚上7:30與甲仙鄉愛鄉協會座談,並進行社區報美編教學

● 第二天行程:12/8(二)

1、上午8:00進入桃源鄉
2、上午9:30抵達桃源國小拜訪八八水災高雄縣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重要成員,桃源國小洪校長與張志誠老師,瞭解目前的重建現況跟組織工作。
3、上午10:00由洪校長帶領前往桃源鄉南橫沿路受損部落瞭解災損情況、遷村與否議題,及產業轉型等問題。
4、12:00回桃源村午餐
5、13:10前往高中村
6、13:10-14:30與理斷牧師、高中村社區人士、青年座談災後社區發展與產業重建課題
7、15:00-16:30回程,前往旗美社大
8、17:00-19:00與旗美社大工作人員交流本次參訪心得
9、19:00~賦歸返回台北

----------------------------------------------------------------------

【之一】擦乾眼淚的新生力量:高雄縣杉林鄉新小林社區訪視

小林村民目前安置於由紅十字會資助的杉林組合屋(或稱「新小林社區」),共62戶,已入住;紅十字會並計畫於明年一月,在五里埔興建90戶的永久屋(資料來源:八八水災紅十字會援建地圖)。

據重建協會描述,原先由慈濟于杉林月眉農場規劃的永久屋,由於設計前缺乏與居住者的溝通及瞭解,空間配置與風格設計不符合村民對於家屋樣子的期待,小林村民想要一個在生活文化跟氛圍上可以連結舊家園的新家。重建幹部說,村民堅持參與家屋重建過程,乃是希望災後餘生的居民不要散掉,可以相互照顧,凝聚村落的力量,讓居民可以真正站起來。

目前居民正極力爭取在杉林組合屋附近參與建造永久屋,高雄市建築公會也表示有機會願意協助設計規劃,讓小林村永久屋的重建可以更有記憶中「家」的樣子。

更多詳細內容可參考:播種‧小林新望-居民與建築師的討論

小林村重建協會依據目前的重建需求,分為四個組別:家園、產業、關懷、文化,積極投入小林村重建工作。協會對於杉林組合屋跟五里埔兩個新家園聚落遠景的規劃為:杉林組合屋一帶以生計產業的重建為主,而鴻海集團支持的有機農場就在附近;五里埔地區未來將以文化產業的重建為主,公廨跟文化館也將在此重建。

更多詳細內容可參考:自力重建-希望、微笑、新小林














圖1:組合屋的居民,利用屋前的一小塊空地種菜。看著青嫩的菜苗,彷彿感受到一股新生的力量。









目前關於產業的重建,協會幹部對鴻海集團「有機農場」的資助計畫相當期待,並視之為未來幾年災區生計的主要支柱。據重建協會幹部的描述,目前鴻海已委託有經驗的農場來規劃,從前期訓練到後續行銷都包含在內,並於前期階段以薪資給付的方式來補貼災民,開始銷售後設定三年的保證收購期,預計三至五年後將農場移交農民自行經營管理,面對未來仍須進入市場銷售的問題,如何讓農民擁有市場議價的能力,協會跟關心此議題的NPO團體,也開始思考在在鴻海階段性的支持之餘,如何協助獨立有機小農自立,具有面對市場的能力,這樣的支持才能真正讓農友站起來。

小林村民對於未來最大的期望,一為爭取中的永久屋建地,二為生計產業的穩定。

更多小林村重建新聞:
http://www.88news.org/?cat=39

----------------------------------------------------------------------

【之二】 小堅持大力量:甲仙鄉「蔓花生家族」公田復耕訪視




圖2:災前「蔓花生家族」已開始嘗試在大邱園的公田嘗試有機耕作;災後成員們更不畏艱辛地修復起已損毀的田地。




接下來我們再次拜訪「高雄縣甲仙愛鄉協會」,並參觀「蔓花生家族」的公田。蔓花生家族乃是甲仙鄉一群參加旗美社區大學所開設有機耕作班的農友自發組成,在積極學習有機耕作之餘,他們更希望透過公田開始嘗試種植有機蔬菜,讓學習課程轉換為一畦畦生機勃勃的蔬菜。

這畝四分大的田地,由於風災損毀了灌溉水路,缺水成為復耕最大的挑戰。不過成員們仍不畏艱辛地修復被大水沖毀的田地,極力堅守有機耕種的理念與場域。蔓花生成員們希望從這個基地開始,嘗試友善環境的生產方式,未來也將自組產銷班,建立直接與市場議價的能力,更希望這樣的轉型努力,可以為家鄉的農業產銷開啟不同以往的盤商交易模式,讓有機小農成為帶動年輕人返鄉的可能機會。

更多關於「蔓花生家族」的公田報導,請見《日照甲仙埔 - 第二期》。

88風災是大自然反撲,相當沈痛的提醒我們一件事:「與自然和好」。希望這次的災難能夠激起整體社會深層的反思,小至生活農業,大至開發工程,都能正視這個嚴肅的課題。







圖3:公田的中峯班長正在講述公田的復耕經過與耕種理念。圖左為瑞昇,也為成員之一。





相關報導:
甲仙蔓花生,重建公田有機耕


更多甲仙鄉重建訊息:
http://www.88news.org/?cat=39

----------------------------------------------------------------------

【之三】破碎的山河:桃源鄉梅山村、勤和村訪視










圖4:往桃源鄉的沿途路況









第二天我們的行程以桃源鄉災區為主。

由於位於桃源鄉段的南橫公路幾乎整個被土石沖垮,車輛只能行駛於河床上的替代道路。雖然災後至今已四個多月,道路修復的速度卻相當緩慢,依照目前河床便道的狀況,根本無法再支撐一場豪雨。





圖5:經過了一段塵土飛揚的路途後,我們到達桃源國小,洪校長正為我們解說山上災區的現況。




桃源鄉的行程中,我們首先來到桃源國小,拜訪高雄縣八八水災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重要成員,桃源國小洪校長與張志誠老師,瞭解目前的重建現況跟組織工作。





圖6:於桃源國小,拜訪高雄縣八八水災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重要成員:桃源國小洪校長與張志誠老師,並瞭解目前的重建現況跟組織工作。



該聯盟的總召集人為理斷牧師,以高雄縣的原鄉部落為主要區域,並由相關組織及部落自救會所組成。聯盟主要的工作項目為:

對外,監督中央政府及地方政府災後的重建工作、擬請顧問團協助各部落重建工作、發行刊物及電台廣播、影像及文字紀錄的收集發表、擬劃高雄縣市合併後原民地區自治藍圖。

對內,各自救會組織的培力、擔任南部原民災區窗口、協助災區產業行銷、協助災區學校重建工作、協助原民重災區部落再造工作(綠色部落、森林部落)。

而聯盟內的各自救會,目前也正積極討論新部落的願景。

洪校長帶領我們繼續沿著荖濃溪的河床,前往桃源鄉南橫沿路受損部落,瞭解部落的災損情況、遷村與否及產業轉型等問題。各受災部落面對之問題為:

1、勤和村受到曾文水庫越域引水的工程,造成村落基盤受損。
2、復興梅蘭一帶,土石流及大崩山狀況相當嚴重。
3、復興以上區域到我們來訪前一天才恢復電力,災後3個多月沒電,號稱黑暗部落區。
3、梅山口一帶,土石流衝進民宅,四戶受損民宅仍在,見證土石流的威力。
4、南橫公路沿線道路毀損情況嚴重,許多路段需沿荖濃溪河床前行。
5、目前山上部份災民仍被安置在軍營,少部分居民已返回部落,但是中繼屋、永久屋及劃設特定區域的爭議則持續中。




圖7:桃源鄉梅山村被土石流沖毀的房舍




相關報導:
已經相信政府太多次!勤和村攔路阻擋「劃定特定區域」
梅山口,傳歌聲
勤和村民自尋中繼安置地─營建署評估:安全

----------------------------------------------------------------------
【之四】一罐梅子的故事:桃源鄉高中村訪視








圖8:高雄縣八八水災原住民部落再造聯盟召集人 理斷牧師






最後,我們拜訪高雄縣八八再造聯盟總召集人理斷牧師所在的高中村,該村目前有190多戶,800多人。高中村由於災情較輕,因此災民在一個月前就已回鄉居住。

高中村是多元族群組成的聚落,包含布農族、魯凱族、排灣族及客家人,此外也有人數稀少的南鄒族群,文化氛圍特殊。水災前部落有一條美麗的達努馬克溪,是村落發展生態旅遊的希望,然而災後溪流已經被土石掩埋,頓時讓部落的產業發展少了一種可能,目前的產業恢復與轉型只能繫於農產品產業。

村中近20年間主要種植芒果、梅子等作物,近期更開始生產農產加工品,如:茶梅、梅精等。長期以來農產品的銷售受控於盤商,村民的收益並不高,村裡有零星的農友聽說有機是農業生產轉型的可能途徑,也開始嘗試,但是轉型之路並不順遂,農害、銷路是棘手的問題。因此面對災後社區產業的復原,雖然有年輕人因為返鄉救災,而開始思考回家學習務農,就近投入家園重建工作的可能,然而,面對目前產業經濟蕭條的現實問題,當地的老人家十分不忍心讓年輕人留在家鄉打拼。







圖9:高中村出產的農產加工品:茶梅及梅精






圖10:學會全體工作人員與理斷牧師(前排右三)及高中村長(前排右二)合影






圖11:高中村的生力軍







雖然產業轉型的出路、建立獨立小農的支持系統、年輕人的訓練、部落自救會的成熟度等,尚需要一段艱辛及漫長的道路,但相信不會是重建社區獨自辛苦的走過。願社會與更多社區願意伸出支持與陪伴的雙手,讓重建這條路,縱使艱辛卻滿溢溫情。

更多桃源鄉重建訊息:
● http://www.88news.org/?cat=51

----------------------------------------------------------------------

【之五】 感謝:高雄縣旗美社大餐聚








圖12:於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辦公室餐聚







此行訪視之行的尾聲,我們來到旗美社區大學並與社大夥伴分享、討論這兩天來對於災區訪視所見所聞之感受。會中社大夥伴提及由災情發生至今所動員參與投入災區之資源與經驗以及後續重建災區極需獲得之支援與協助等。學會的夥伴也將此行心得做為回饋交流,共同期待如何善盡一己棉薄之力來為災區帶來最有效的協助與支持。最後,我們一同齊聚社大的辦公室享用一頓簡單卻充滿感激的晚餐,這夜,一股溫暖情意流溢於彼此心中,我們深信在未來的某一天,伴隨天災隱沒於沙土間的哀愁終將因大夥伸出援手的熱情重新點燃希望的火苗,重現欣欣向榮美景。

這兩天豐富的行程、內心的撼動及一切珍貴的收穫,都要感謝幕後最大的推手「高雄縣旗美社大」的精心安排與熱情款待!!

2010/01/04

重建過程的跨文化思考:一個社會工作者的反省

文 / 黃盈豪 (長榮大學社工系講師,至善八八重建專案社工督導)


編按:
本文藉由社工專業者的角度來思考重建工作。歡迎大家踴躍點閱~
本文原刊載於 TAHR(台灣人權促進會)報冬季號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第21期 ∣ 電子報

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八八水災●重建快訊 ∣ 電子報

發行期數:第21期 ∣ 第124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九十九年一月三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詳細內容請連結網址:

http://enews.url.com.tw/cesroc/559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