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小建議】閱讀作伙時,螢幕解析度至少1024*768,才能看到完整的頁面唷~

2010/04/21

萬山部落災後重建的文化產業

(文、圖/胡梓筠)

我負責文建會「莫拉克災後重建社區營造專業團隊」計畫的行政聯繫工作。趁著要到高雄開會,學會為我安排了3天的高雄災區見習之旅,由旗美社大費心規劃我的學習內容。這樣的用意是希望工作人員可以經由實際的探訪和親身體認,縮短遠距的隔閡,避免行政工作的侷限,和在地的團隊發展更好的夥伴關係。

(圖/由村民一同刻畫的岩雕)

3天下來去了茂林、寶來、大愛村、六龜、新開等社區組織,有的人為了發揚部落的岩雕而獨自奮鬥著、有的人為了爭取重建社區的補助而天天加班寫提案、也有的人為了重建家園放棄在都市工作的機會…。這些人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但他們對於家園的熱愛是一樣的,一談到社區特色就眼睛發亮、侃侃而談,我們的計畫有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將這些火種人物聚集起來,提供資訊、提供協助,幫助她們更強大,讓他們知道:重建的路並不孤單。

這次見學之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萬山社區,高雄縣茂林鄉萬山國小舊址,位於萬山社區的最下方,沿路蜿蜒而下,入眼盡是用板岩推疊成的擋土牆,上頭還有刻著傳統圖騰的大塊板岩,不用族人解說,馬上就能知道萬山社區致力發展的特色─岩雕。

(圖/萬山村所設的公墓)

進入利用廢棄教室改成的展覽室,萬山社區文史工作者─馬樂把燈光開到最亮,也把石板裝飾內的電力設施都打開,我不是來參觀,只是跟著旗美社大專員做社區訪視,但馬樂說:「只要有人看,我就要呈現最好的狀況」然而卻又隨即苦笑,雖然有人跟我講:『你的作品很精美,但展覽室很不怎樣。』透露出有心但沒經費、沒人力的部落文化傳承工作有多困難。

閒談時,跟馬樂談到最近政府陸續會有災後重建補助方案,有需要可以上網看相關訊息,但他認為跟公部門申請經費常常需要繁複的行政文書、又會有限制,沒辦法全心創作,如果要申請,只想申請最適合的補助。

(圖/馬樂堅持要最完美呈現的石板造景裝置)

回到工作室,馬樂一邊刻著他的最新商品─石板薰香台,一邊解說「我把萬山岩雕的傳統圖騰刻在石板上,再和都市流行的薰香台結合」,部落文化傳承應該是一刻不得緩,不能有補助費就才做,沒經費就停擺,所以乾脆將其作成商品,一方面讓外界知道部落文化特色,一方面又能有經濟來源,才能做更多文化工作。

(圖/在薰香台上刻著布農族傳統圖騰的文創工作者─馬樂)

八八風災發生迄今已逾8個月,災後重建有關硬體的政策已陸續到位,接下來重點將會放在生活、產業的重建,社區重建本身就是一個繁雜工作,政府如何將補助案的行政工作減低,不要讓居民精力全消耗在繁瑣的行政文書,而應該是集中在社區重建上,這是社區居民的最大心聲。

走到社區尾端的野溪溫泉,大塊大塊石頭豎立在旁,形成泡露天溫泉的最佳屏障,靠近時才發現有兩、三個居民正在享受溫泉,看到我們好奇的表情,熱情招呼著,不顧剛出浴接觸到空氣的冷冽感,赤裸著上身介紹風災前、風災後泉源所在之不同,然後又帶著我們往村內看,細說著哪裡是鄉公所預定之溫泉地、應該要怎麼找泉源,又不破壞災後脆弱土地的方法,眼裡、嘴裡滿滿都是對部落的驕傲與熟悉。

我們也被這熱情感染,踴躍發言,一來一往你問我答,但一句「甚麼時候動工?」就像盆冷水,澆熄熱烈的討論,居民眼一撇、肩一聳,什麼也沒說的往溫泉走回去。這有著無止盡的無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