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小建議】閱讀作伙時,螢幕解析度至少1024*768,才能看到完整的頁面唷~

2010/04/21

重建觀點—遷村還是永久屋?我的土地到底在哪?

(編按/陳憶潔圖/胡梓筠@大愛村永久屋)


據本篇《阿凡達》與慈濟永久屋作者指出,文章是在一起前往杉林鄉大愛村陳情時,由作者所寫並投稿於自由時報,一直未見刊載,在4月中才刊載,晚了60天才刊出,時效性雖然已經過時,但所談論觀點仍值得討論。


-------------------------------------------------

自由時報4/13(二)所刊載

《阿凡達》與慈濟永久屋 @自由時報 2010.04.13 伍杜.米將

週三看到高雄縣杉林永久屋入厝的新聞,將有莫拉克水災的部分災民受到安置,對於慈濟的付出,相信災民們會感恩於心。而週四又看到有原住民團體表達不同,表示希望部落重建而非強制遷出的立場。但個人很擔心這個議題會被有心人操弄成宗教的對抗(因部落的居民多信仰基督教)、居民彼此的對抗(入住與否的不同需求)、政治立場的對抗(藍綠或秋菊)等,所以希望嘗試聚焦一下當中課題,供社會諸君參考。

首先,我們應先了解原住民族的背景。看過《阿凡達》的朋友,應該有許多人會被納美星人與環境連結的土地情懷所感動。事實上,全球各地的原住民族均因土地環境發展出不同的生態智慧與文化內涵,這也是此類電影的故事依據。而台灣原住民族之所以能有特別的文化特質,可以在不同領域感動人(如藝術、體育、演藝圈等)更是基於如此,所以原鄉部落的存在很重要,能維繫族人的土地智慧,傳承自我的文化認同。

但是在災後一百八十七天以來,一直有個聲音被刻意忽略,那就是反對劃定特定區及要求原鄉部落重建。當前的政府政策以強勢推動部落遷出及外地永久安置為唯一選項,拒絕釋出原鄉公有地供重建,利用受災居民的安全與安定之心理需求、以山林保育及慈善事業包裝政策的不正當性,並完全抹殺了原住民族人中繼安置以返回家園重建的意願與機會,直接衝擊各部落甚至族群的傳統主權,故族人抗議的標的在於災後政策措施,不是慈善單位被誤導的義行,請好事者不要操弄視聽,製造無謂的爭端。所以無論是哪個慈善單位、哪個層級政府或哪個政治派別,如果要展現對原住民族的大愛,就請尊重符合原住民族的家園重建訴求,以維繫文化傳承的可持續性。(作者為阿美族,中原大學設計學院博士班學生)

遷村之一國兩制 @自由時報2010.04.13 邦卡兒.海放南

南部地區的原住民鄉鎮全部要遷村,並且取得永久屋之後就必須放棄山林土地家園;可是為何中部南投信義鄉神木村遷至永久屋之後,並未失去神木村之土地,仍可繼續使用山地資源,請問這合理嗎?

站在現代政府的了解,要原住民遷村,是「安全」及「經費支出」的思維下做出的政策。但從筆者的思維,應該依「原住民保留地管理辦法」的精神執行。原住民長期的山林生活,完全是「保護使用」的方式管理山林,沒有濫墾濫伐的事故發生。請尊重原住民的生存權,更呼籲政府不要一國兩制對待原住民。原住民失去山林就如同魚失去海洋,如何生存?(作者為布農族、公務員)


後來4/14(三) 莫拉克重建委員會來函,內容如下:

對於自由時報讀者投書「《阿凡達》與慈濟永久屋」及「遷村之一國兩制」,本會澄清如下:

政府政策係鼓勵而非強制居住於安全堪虞土地之民眾遷居,由政府負安置之責,並有相關配套規劃。至於不願搬遷之民眾,鑒於其居住於安全堪虞地區,已規劃有颱風豪雨季節之臨時避難空間,並於汛期前進行防災疏散演練。

安置地點之擇定以安全為第一,並未排除於原鄉家園重建之規劃,目前如高雄縣那瑪夏鄉瑪雅村、台東縣金峰鄉嘉蘭村、屏東縣牡丹鄉舊高士及中間部落等均為於原鄉規劃永久家園重建基地之案例。

另為考量人民生計需求,並未強制要求自願搬遷民眾放棄原有山區之土地,且接受安置後原山區之房屋雖不能再居住,仍可配合原本適宜農牧使用之土地,放置農作機械器具或產物儲存等供作生產活動使用。
-------------------------------------------------------------------------------
整理結語

在遷村、原地重建、大愛村這些議題下,有好多言論都一直浮現, 而台灣原住民族政策協會、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所訴求的「台灣原住民族的土地保護及復育觀點談國土計畫與復育條例」有自身中心訴求與立場,希望政府能夠正視且盡量採納,災民真正自己開口說想要的,才是災民真正需要的。




※相關條文:
原民會「原住民族聚落遷建計畫」(原民會98.9.23)
國土計畫法草案 民間團體批漏洞多
原民立委團結 抵制國土計畫法

※相關網站:
台灣原住民族部落行動聯盟論壇
※相關文章連結:
遷村?可以多一點溫柔
沒有「一起討論」,如何創造真正的「生命共同體」?
魯凱八項訴求,慈濟是否可能接受?
佳暮族人:不需要用政府的權力跟部落的災民拉扯。
不劃定「特定區域」後,改成劃定「安全堪虞區域」?
不劃定就不協助?梅山村民對政府的疑慮
不棄原鄉,桃源鄉反對劃定特定區域
魯凱青年:不是部落發現的太慢,而是政府隱瞞實情
牡丹鄉永久屋重建工程開工!
中時整版大愛園區報導

萬山部落災後重建的文化產業

(文、圖/胡梓筠)

我負責文建會「莫拉克災後重建社區營造專業團隊」計畫的行政聯繫工作。趁著要到高雄開會,學會為我安排了3天的高雄災區見習之旅,由旗美社大費心規劃我的學習內容。這樣的用意是希望工作人員可以經由實際的探訪和親身體認,縮短遠距的隔閡,避免行政工作的侷限,和在地的團隊發展更好的夥伴關係。

(圖/由村民一同刻畫的岩雕)

3天下來去了茂林、寶來、大愛村、六龜、新開等社區組織,有的人為了發揚部落的岩雕而獨自奮鬥著、有的人為了爭取重建社區的補助而天天加班寫提案、也有的人為了重建家園放棄在都市工作的機會…。這些人有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程度,但他們對於家園的熱愛是一樣的,一談到社區特色就眼睛發亮、侃侃而談,我們的計畫有個很重要的目的便是將這些火種人物聚集起來,提供資訊、提供協助,幫助她們更強大,讓他們知道:重建的路並不孤單。

這次見學之旅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萬山社區,高雄縣茂林鄉萬山國小舊址,位於萬山社區的最下方,沿路蜿蜒而下,入眼盡是用板岩推疊成的擋土牆,上頭還有刻著傳統圖騰的大塊板岩,不用族人解說,馬上就能知道萬山社區致力發展的特色─岩雕。

(圖/萬山村所設的公墓)

進入利用廢棄教室改成的展覽室,萬山社區文史工作者─馬樂把燈光開到最亮,也把石板裝飾內的電力設施都打開,我不是來參觀,只是跟著旗美社大專員做社區訪視,但馬樂說:「只要有人看,我就要呈現最好的狀況」然而卻又隨即苦笑,雖然有人跟我講:『你的作品很精美,但展覽室很不怎樣。』透露出有心但沒經費、沒人力的部落文化傳承工作有多困難。

閒談時,跟馬樂談到最近政府陸續會有災後重建補助方案,有需要可以上網看相關訊息,但他認為跟公部門申請經費常常需要繁複的行政文書、又會有限制,沒辦法全心創作,如果要申請,只想申請最適合的補助。

(圖/馬樂堅持要最完美呈現的石板造景裝置)

回到工作室,馬樂一邊刻著他的最新商品─石板薰香台,一邊解說「我把萬山岩雕的傳統圖騰刻在石板上,再和都市流行的薰香台結合」,部落文化傳承應該是一刻不得緩,不能有補助費就才做,沒經費就停擺,所以乾脆將其作成商品,一方面讓外界知道部落文化特色,一方面又能有經濟來源,才能做更多文化工作。

(圖/在薰香台上刻著布農族傳統圖騰的文創工作者─馬樂)

八八風災發生迄今已逾8個月,災後重建有關硬體的政策已陸續到位,接下來重點將會放在生活、產業的重建,社區重建本身就是一個繁雜工作,政府如何將補助案的行政工作減低,不要讓居民精力全消耗在繁瑣的行政文書,而應該是集中在社區重建上,這是社區居民的最大心聲。

走到社區尾端的野溪溫泉,大塊大塊石頭豎立在旁,形成泡露天溫泉的最佳屏障,靠近時才發現有兩、三個居民正在享受溫泉,看到我們好奇的表情,熱情招呼著,不顧剛出浴接觸到空氣的冷冽感,赤裸著上身介紹風災前、風災後泉源所在之不同,然後又帶著我們往村內看,細說著哪裡是鄉公所預定之溫泉地、應該要怎麼找泉源,又不破壞災後脆弱土地的方法,眼裡、嘴裡滿滿都是對部落的驕傲與熟悉。

我們也被這熱情感染,踴躍發言,一來一往你問我答,但一句「甚麼時候動工?」就像盆冷水,澆熄熱烈的討論,居民眼一撇、肩一聳,什麼也沒說的往溫泉走回去。這有著無止盡的無奈。

八八災後社區組織重建審查即將開跑

(整理/蘇之涵)


行政院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提案收件終於告一段落了!先提供大家一些統計與初步分析。
1. 數量

目前文建會一共收到65件提案,其中以第一分區的提案數量最多,文建會依實際提案情形,預計在各分區選出四到十個重建社區。

收件詳細情形如下:

第一分區(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及臺南縣):22件

第二分區(高雄縣):14件

第三分區(屏東縣):19件

第四分區(台東縣):10件

2. 質量

根據文建會所公佈的補助項目與條件,各社區的企劃應包含「社區重建」與「社區營造員」兩項,而目前提案內容大致可分為四種類型:

1) 社區組織整備與運作:培育社造人才、動員社區人口與資源、經營社區內部情感

2) 防災相關議題:講座、演練、資源整備、社區地圖、災後環境重建等

3) 社區文化歷史發展:地方歷史文化的溯源以及紀錄保存,還有許多透過社團、工作坊等活動重建災後社區人與人和人與環境的關係。

4) 產業活動:結合社區既有資源、重新包裝行銷、或是開發新產業等

3. 審查日期:當天由每個報名的申請單位簡報

4/20 第二分區(地點:旗山生活文化園區)

4/22 第四分區(地點:台東縣南島社大發展協會)

4/23、4/24 第一分區(地點:嘉義南華大學、竹山鎮立圖書館)

4/25、4/26 第三分區(地點:屏東潮州鎮公所)


待審查會議召開完畢,我們會再帶回現場的第一手消息。

2010/04/08

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補助作業要點 【4/10截止收件】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為協助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地區以社區營造的力量凝聚災區民眾社區意識,訂定「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莫拉克颱風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補助作業要點」。本要點已於2月26日發布,並函發至原住民委員會、內政部社會司及各縣市政府。

本補助作業要點以培育社區人才及協助社區重建為主要目的,分為「社區重建」及「社區營造員」兩大部分,補助社區組織營運設備租用、文史紀錄調查、社區地圖繪製、產業調查及營造員薪資等項目。配合本補助作業要點發布,文建會已於3月10日至22日分別於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高雄縣、屏東縣及台東縣辦理分區說明會,說明補助原則及後續操作重點。後續預計甄選25至40個社區協助重建工作。

本補助作業要點自即日起至4月10日止受理提案申請,補助對象為上述7縣內並經所在地政府機關立(備)案之社區組織及民間團體,包括社區發展協會、地方文化團體組織、財團法人、社會福利團體及以社區營造為宗旨之基金會、學會等。有意申請者,即日起可於本會網站、台灣社區通 (sixstar.cca.gov.tw)下載相關文件。如欲進一步瞭解補助內容及作業程序,請電洽文建會第二處洪芷如小姐02-23434101。

連結請按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