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小建議】閱讀作伙時,螢幕解析度至少1024*768,才能看到完整的頁面唷~

2011/11/24

災後兩年之永久屋政策回顧(5)我們甚至失去了營區:可以不住永久屋嗎?

文/何欣潔 on 十一月 23, 2011


2009年11月,在劃定特定區域與缺乏中繼安置的爭議持續無解的情形下,縣府逐漸釋放出「將終止營區安置」的消息,規定居民必須於特定期限前返鄉。

政府終止營區安置的做法乍看之下與永久屋無關,但若與莫拉克災後並未提供中繼安置的政策方向互相比對,便可以得出一個結果:災後的第一個冬天,重災 區居民若仍因為道路復原狀況不佳而無法回鄉重建,則連安身的簡陋營區都將被收活;若居民本身無力在外租屋、依親,唯一的選擇就是「住進永久屋」。


災後三個月,開始要求居民打包離營
根據莫拉克獨立新聞網11月19日「留在山上是災民,住在營區是難民」報導,早在11月13日,營區便曾傳出民權、民生村必須於11月30日打包回鄉;11月16日晚間,由高雄縣政府社會處於營區舉辦「返鄉說明會」,要求居民於11月底返鄉。

兩村居民當場反映水電、道路、醫療等等機能均尚未修復完成,要在11月底前回鄉「根本不可能」。出席的高雄縣社會處長吳麗雪則回應,考慮到種種因素,政府可以將期限延至12月7日,若有特殊需求,例如孩子因學校關閉而移到平地求學者,「租金與生活賑助會發放到一月。」

災後兩年之永久屋政策回顧(4)不劃定特定區域,影響永久屋?

文/何欣潔 on 十一月 17, 2011


在莫拉克災後不斷被提及的「強制遷村」構想,於災後半年的過程中,漸漸形成具體的法律與政策。落實在法律的話語當中,「強制遷村」成了「劃定特定區域」,並成為申請永久屋的條件之一。

實為強制遷村政策的「劃定特定區域」在公布之初即引起災區民眾的強烈反彈,施行辦法不斷修正。2009年11月18日,台東富山部落成為第一個劃定 特定區域的部落;但直到12月24日,高雄縣政府原民處處長谷縱仍在第8次的縣府重建會議上表示:「劃定特定區域說明的說帖一直在草擬中,未有定案,建議 中央快點定案,讓白紙黑字載明居民們遷村或留在原居地的權利義務。」權利義務狀態未定,卻已有部落被劃定特定區域,引發各地居民的困惑。


不同尺度的遷村計畫:重建綱要?徒惹居民擔憂
若將「劃定特定區域」放在不同尺度下來審視,最上位、規模最大的計畫應為10月9日頒布的「區域重建綱要計畫」,以「鄉鎮」為單位劃定「禁止開發」 區域;11月18、19日被劃定的特定區域如台東富山、嘉蘭部落則是以「部落」為單位劃定特定區域;到了後期被劃定的特定區域,通常以「鄰」甚至「戶」為 單位進行劃定,如高雄六龜新開部落以「23-27鄰」為特定區域,與之相鄰的聚落可能並未被劃定,屬於可合法居住的範圍。

災後兩年之永久屋政策回顧(3)沒有中繼安置,只有永久屋

文/何欣潔 on 十一月 14, 2011


莫拉克風災發生的一個月內,在「國土復育、遷村避災」的呼聲當中,立法院於8月28日通過了「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特別條例」,當中的第二十條第二項以下,規定了「強制(災民)遷居」的法令依據,「沒有中繼安置,只有永久屋」的政策效應在災區持續發酵…(本文為災後永久屋政策回顧系列文章之3 閱讀其他系列文章,請點選這裡)


顛沛流離的營區生活:不安、家暴、冗長的會議
在中央「遷村—永久屋」政策方向拍版之際,散居各地的災民卻仍住在軍營當中,無暇思考「究竟要不要選擇永久屋?」的問題。在莫拉克獨立新聞網10月5日的留言版上,一位災區民眾qqxm這樣描述「災後50天的生活」:

50天內搬了幾次家…家在學校大禮堂 運動場 教會 廟 軍營…房子沒了…連本來的土地是不是自己能用都不知道…吃在大食堂或 便當…也都吃下去了…現有的帳蓬 組合屋 中繼屋 都有災民自己參予搭建…開的討論會 再冗長 再沒有結果 都很忠實的一一出席…很少數氣得離席…天天辛苦的送兒女上學…出入營地很多都要報備登記…家裏有人離世的要填一大堆文件…就醫的路比候診還長…搞了半天才 發現不合乎災民條件要自掏腰包…

災後兩年之永久屋政策回顧(2)遷村、「安全評估」與國土復育

文/何欣潔 on 十一月 12, 2011


在莫拉克風災後短短一個月內便拍板定案的「永久屋-遷村」政策,很快地在當年的九月便受到了諸多考驗。系列第一篇文章主要回顧的,是災後兩年居民們 仍掛在嘴上的「永久屋政策太快」究竟「快」在何方,並點出當年永久屋政策執行之初,最使災民感到疑慮的,並不是看來美侖美奐的永久屋本體,而是搭配永久屋 政策共同執行的「遷村政策」。

本文將從災後一個月的重建條例立法歷程與大眾輿論重新爬梳「遷村」政策的形成,與居民對此的反應。

相對於八月底才正式成為行政院既定政策的「永久屋」,希望災民遷出原鄉的聲音,在莫拉克風災之後一直都不曾間斷。

  ( 圖/ 康椒媛。20091020勤和村重建會議,大家為了遷村與否沒有共識。 )

災後兩年之永久屋政策回顧(1)決策之初

文/何欣潔 on 十一月 8, 2011 
 
系列前言:

2011年11月,兩年前因莫拉克颱風而受災的居民已走過了一段漫長的重建路途,開始慢慢地恢復日常生活,許多重建工作也逐漸邁向新的階段,與災難 剛發生時的狀況大相逕庭。時間讓痛失家園的傷痕過去,卻也常常造成集體的失憶,讓重建工作中的種種寶貴經驗被社會大眾所遺忘。為了抗拒這種遺忘,讓莫拉克 風災中的官方政策與民間工作經驗得以被保存,已經有許多單位與個人以專書、口述歷史、紀錄片、學術論文等方式為紀錄災區重建的歷史,莫拉克獨立新聞網自然 也不例外。

我們預計於明年出版一本關於「災後重建─永久屋政策與遷村重建」的專書,盡我們所能,將兩年來關於永久屋政策所達成的成果、引發的效應與豐富的討論 囊括在內。然而重建工作繁複萬端,絕非一人或一個小團隊就能獨力完成這本書。從今天開始刊載的<永久屋政策回顧>系列報導,將會把書中的草稿 分門別類、逐週刊出,期待各位在莫拉克風災中曾經努力過的在地居民、NGO、社區/部落工作者與政府部門成員能夠以留言或寄信到編輯信箱的方式,對我們的 草稿進行指正與建議。

大家的指正與建議,有助於我們釐清、撿拾災後發生的諸多細節,將讓這本專書的內容更完整,也為台灣災後重建歷史上無前例可考的永久屋政策留下更趨近真實的紀錄。

2011/11/08

台灣南部無好茶?專訪新發茶師劉文華

本文摘要:「炒茶不是看經歷,是要看實力。有實力、懂得怎麼講解、以茶會友,才能重新讓六龜茶業起飛。」身為民國78年台灣省總決賽冠軍的劉文華茶師,要以半世紀所學專業,帶領新發茶業在莫拉克災後重新出發。 ( 圖/ 何欣潔。茶師表示,以台灣人愛茶的傳統,一定可以讓六龜走出一片天。 )

文/何欣潔 on 六月 14, 2011

為了在莫拉克災後對「在地產業重建」工作進行嘗試與實驗,六龜新發在今年5月時舉辦了手工製茶體驗營,期望以新發本地產茶、炒茶的技術重新出發,找回新發、新開與不老溫泉區的社區特色與活力。

兩天一夜的營隊中,曾經帶動新發茶業的關鍵人物,「華興製茶廠」劉文華茶師扮演了東道主的角色,在炎熱的亞熱帶地區為大家示範了一場溫煦而細膩的茶道饗宴。劉文華本人的生命經歷不但見證了台灣南部茶業的發展軌跡,也展現了老一輩專業茶農的風範。

高士部落「鑫工坊」,以金工打造未來


本文摘要:高士部落在莫拉克災後,便開始發展金工技藝,成為全台灣第一個發展金工藝品的部落,有別於其他部落的傳統珠飾或布織品,鑫工坊的產品由金屬打造,特色獨具,為一另類的災後重建產業。 ( 圖/ 章雅喬。以銅片打造的山豬。 )

 文/章雅喬 on 八月 27, 2011

高士部落在莫拉克災後,便開始發展金工技藝,成為全台灣第一個發展金工藝品的部落,有別於其他部落的傳統珠飾或布織品,鑫工坊的產品由金屬打造,特色獨具,為一另類的災後重建產業。

不只是一棟環保的房子-民權國小即將落成


本文摘要:莫拉克災後810天,民權國小即將在本月19日舉行落成典禮,也將是高雄地區第一所重建完成的學校。這所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援建的小學,由郭英釗建築師負責規劃設計,將綠建築與當地特色融入在建築物中,也兼具避難功能。 ( 圖/ 碳生活部落格。民權國小校舍內部,右側即為教室 ) 


文/劉瑋婷 on 十一月 4, 2011 


莫拉克災後810天,自去年開始動工重建的民權國小即將在本月19日舉行落成典禮,也將是高雄地區第一所重建完成的學校。這所由台達電子文教基金會援建的小學,由郭英釗建築師負責規劃設計,將綠建築與當地特色融入在建築物中,同時,學校也兼具避難的功能。


負責這項專案的楊雅雲表示:「我們並不是只是給一間環保的房子,因為環保其實是要靠以後大家在裡面實踐,房子蓋完不是一個實踐的結束,而是一個開始。」 

2011/11/02

【重建觀察】憑空消失的「遷村承諾」:好茶遷村案,淹沒在八八重建條例裡!


本文摘要:在莫拉克颱風尚未發生,而好茶村魯凱族人靠自己的力量,完成了遷村的初步夢想。不幸的在一夜之間,族人的遷村計畫,一起淹沒在八八重建條例中。回顧這段歷史,仍然讓好茶族人難以釋懷。 ( 圖/ 柯亞璇。八八風災後,部落尾端最明顯的橘色建築物,好茶教會地標,如今只剩半截。 )

文/柯亞璇 on 十一月 2, 2011

前言:

很少人知道在八八風災中慘遭「滅村」的好茶部落,在96年的8月13日就已經淹過一次了。更少人知道,好茶村族人靠自己的力量,到中央申請遷村案通過後,「白紙黑字通過的遷村案」也跟著淹沒在八八風災的重建條裡,對好茶村的魯凱族人來說,這是一個比風災更可怕的人為「災難」。

另外,因延宕遷村,好茶部落的整體文化資產,也全都淹沒在土石流中,更是部落永遠的痛。回顧這段歷史,仍然讓好茶族人難以釋懷。

好茶村在96年發生淹村災難後如何靠自己的力量申請遷村案通過,而當莫拉克風災入侵時,好茶遷村案又是如何淹沒在八八重建條例中?以下是記者採訪曾經擔任好茶村遷建委員會會長陳再輝所做的整理報導。


【重建故事】我想成為照亮社區的小小螢火蟲─被莫拉克改變的人生


本文摘要:我無法說,我到底能為村子留下些什麼?但我會全力以赴,想辦法把社區古老的技藝傳承下來,現在有很多外界的輔導單位與政府單位很重視社區,我願化作一隻小小的螢火蟲,引導資源,點亮村子。 ( 圖/ 吳光炎,中坐者為作者 )

文/吳光炎(新發社區營造員)

編按:本文為高雄市六龜新發社區營造員─吳光炎先生寄來的稿件,描述從莫拉克災前至今人生的變化,十分動人,非常感謝吳大哥的分享。


莫拉克災前,認真的工作經營生活

我想從八八風災前寫好了,風災前的我,每天除了工作再工作,沒有帶手機也不會用電腦,放牛班出身的,考試很少及格的。夫妻倆作早餐店生意的,我每天早上4點起床5點開門做生意,11點店休息,下午1點半還去跟人家作雜工,夫妻兩努力工作賺錢,先在九如鄉買了一塊地,過沒幾年又在村子的山腳下買了一間二手屋,地坪200多坪,房子約30多坪,一廳一衛一廚房,兩房一樓中樓,總價一佰零五萬。

【重建觀察】莫拉克災後兩年,永久屋問題待解


本文摘要:大愛園區管委會主委王明耀坦言,賴金龍只是第一個公開放棄永久屋的案例,但永久屋的入住率一直不盡理想,空屋率頗高。「有些人的庭園一直都很荒蕪,或者說左鄰右舍從來沒看過房屋主人回來定居過,這種狀況非常多。」 ( 圖/ 何欣潔。大愛村一景。災後兩年,有人習慣了山下生活,有人決定放棄。 )


文/何欣潔 on 十月 31, 2011

在2009年震驚台灣的莫拉克風災中,政府一改921震災中的「中繼屋」政策,以「永久屋」為主要構想,著手進行災後的安置災民與援建工作。在救災的混亂與緊湊的氣氛中,無前例可考的永久屋政策引起了許多不同的意見與爭論,至今未歇。

2011年10月,在杉林大愛園區獲核配永久屋的桃源區寶山里居民賴金龍接受莫拉克新聞網專訪時,公開而正式地宣稱將「放棄永久屋」,回到原鄉居住,並已將原屋清空、預備交還鑰匙,顯然放棄心意已決。於杉林大愛園區中,究竟還有多少像賴金龍一樣的居民?他們為何選擇放棄永久屋?被他們放棄的永久屋,又該如何利用,才不致使各界的善款淪為閒置空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