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小建議】閱讀作伙時,螢幕解析度至少1024*768,才能看到完整的頁面唷~

2010/06/20

【災後見學】敬邀6月30日重建論壇


【災後見學】屏東見學速記4

<屏東見學速記4>家河生變,瑪家農場
前情提要之文章連結:
01.【社造學會敬邀】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重建見學之旅@屏東
02.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1>走進重建現場,看見重生的精采
03.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2>重建中,想像與現實的落差:高樹大埔「五口井」的參訪紀實
04.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3>地磨兒部落與蜻蜓雅築

(圖、文/戴佩玲-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我家門前有小河,後面有山坡…..」,這一首是咱們都嚷嚷上口的兒歌,形容著家週遭的環境,而你我的家又是如何呢?是否你也可以描述自己的家?是在都會中的高樓集合住宅,還是在那黃橙橙稻穗中的農舍呢?抑或有一天,你的家消失了,你又會如何呢?

家就是每一個人的庇護所
家是一個生活模式的群體基本單位,兼具著起居、娛樂等生活機能。在每一個不同的群體,會衍生出不同的空間生活模式與序列,不論是從原始生活已火為中心的向 心型空間配置,或是歐洲注重前廳─大廳─主寢室序列的拉丁系住宅,到集合住宅的住居模式,從單一到群體,人會依照文化與生活,創造出屬於自己的住居空間。 而由這些無數單位家的組成,便會形成一個聚落、一個群體。

 圖/瑪家農場樣品屋

【災後見學】屏東見學速記3

<屏東見學速記3>地磨兒部落與蜻蜓雅築
 前情提要之文章連結:
01.【社造學會敬邀】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重建見學之旅@屏東
02.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1>走進重建現場,看見重生的精采
03.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2>重建中,想像與現實的落差:高樹大埔「五口井」的參訪紀實


 (文/張家維-政治大學公共行政所研究生/台灣環境行動網學生理事/反中科熱血青年聯盟/chiawei0616@gmail.com )

三地門,顧名思義是「三地之門」,是水門、三地、北葉三個排灣族村落的聚居地,位處平地和山地的交接處,絕妙的地理位置造就了親切又好記的地名。排灣族有 三寶,陶壺是孕育祖先的聖器,有祖先就會有男人和女人,男人就是青銅刀,也稱作男生的柺杖;剔透有光澤的琉璃珠則代表女人,而「排灣族女人的生命和琉璃珠 是綁在一起的,有著說永遠不完的故事……」,此次藉著社造學會屏東見學的機會,悄然地拜訪這個依山傍水的世外桃源,探訪這美麗村落所蘊含的美麗故事。

一 下車,映入眼簾的是印有「蜻蜓雅築」四個大字的別緻木牌,拐個小彎兒踏進一條幽靜的小路,蒼綠的樹木扶疏於兩側,順著步伐,鑲嵌在水泥地上的琉璃剔透, 一閃一閃的歡迎著我們,仰起頭,「平安喜樂」四個喜氣洋洋的大紅字,躺在門楣上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一行人,喜悅滿懷地展開此行的見學。

(圖/張家維)

【災後見學】屏東見學速記2

<屏東見學速記2> 重建中,想像與現實的落差:
高樹大埔「五口井」的參訪紀實

編按/感謝參與此次見學的朋友們,也因為你們的參與,讓這次活動相當成功,而且針對見學的過程與感觸轉化成文字,讓關心八八風災的災區的朋友們,都 有了相 當大的體會,感謝所有人的參與外,因見學所能報名名額較少而不能前來的朋友們,我們深感歉意,但仍感謝所有朋友的支持與鼓勵,我們會持續進行這樣的見學之 旅,請大家繼續關切注意。

此次屏東見學之旅,總共拜訪了五個地方 (高樹大埔合作社、大社達瓦蘭在瑪家農場、平和部落比悠瑪、地磨兒村與蜻蜓雅築、好茶部落在隘寮營區 ),這次文章為高樹大埔合作社,速記分享將由參與此次見學朋友們系列報導,敬請期待。

前情提要之文章連結:
01.【社造學會敬邀】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重建見學之旅@屏東
02. 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1>走進重建現場,看見重生的精采

(文、圖/文化環境基金會蔡嘉信/ashintsai@gmail.com)

這次和社區營造學會來到高樹大埔社區,拜訪的是「大埔農產品生產合作社」(以下簡稱大埔合作社)的鍾秋香(以下稱鍾 姐)。此次看的重點放在「五口井」。這 五口井,是去年八八風災後鍾姐向行政院陳情,獲得專案補助款而做的。這筆專款共1250萬,要造五口井,換算成每一口井的造價,即為250萬。以下內容主 要整理自鍾姐現場的談話,整段搬進來的談話內容,是想保留她的說法跟口氣,讓大家也有機會聽聽來自重建現場的聲音。

五口井,是在完成一種產業
鍾姐說做這五口井,就是要完成一種產業。在她看來,水井已經不只是滿足農田灌溉的傳統功能而已,在大埔這裡還要與休閒產業做雙重結合。她說:

2010/06/04

【災後見學】屏東見學速記1

<屏東見學速記1> 走進現場,看見重生的精彩

編按/學會和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以及在地社區團體共同規劃此次5月災後重建社區見學之旅參訪行程,藉著重建現場的觀察、體驗與學習,和社區的夥伴建立同理心的社會連結,共同思考災後大環境復育與振興的結構問題

(文/圖:蘇之涵/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專任助理)
我們特別強調,參訪活動的安排是以尊重在地居民與環境的方式進行。我們前往社區是以尊重且平等的方式與社區對話,目的是建立同理心的社會連結,不是高姿態地批評或憐憫社區的重建發展,更不是進入社區推銷某種價值或意識形態。我們希望進入社區傾聽社區的發展情況及需求,深入觀察目前社區所面臨的困難或結構性問題,從災區社區學習、體驗到珍貴的課題,也製造更多未來可能的協力互助交流

日前所行程規劃內容請按我,分享現場情況請繼續詳看以下。

2010/06/02

我們的一小步,社區協力政策一大步

我們的一小步,社區協力政策一大步-與分區專管團隊及各社造員共勉
(文/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理事長-曾旭正)

 如果真的深切體認到「生命無常」的道理,我們會對災難有另一番看法。

因為無常,所以變動是不可免的,但超乎我們預期而對身體或心靈造成傷害的,就被稱為災難,而災難也是不可免的,只是頻率多寡的差別。災難既不可免,可以想見的是,必然在某一時刻我會是受災者,另一時刻我則可能是救災者,也可能是無情的旁觀者。在時間之流中,這三種角色是變動的,受災時會痛苦而期望有人伸出援手;災難擦身而過時,也許本能反應地想去救助。我們不知道何時、何處,我會是何人?

重建快訊《No. 41》

重建快訊《No. 41》八八重建前哨站。屏東見學速記。523豪雨災情彙整

發行期數:重建快訊第41期
發行單位: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
發刊日期:民國99年5月28日
發行人:曾旭正理事長

詳細內容請點選連結
http://enews.url.com.tw/cesroc/58252

本期內容:

.【重建觀點】同心協力八八災後重建之前哨站
.【重建現場】莫拉克風災災後社區<屏東見學速記>走進重建現場,看見重生的精采
.【重建消息】523豪雨後災情彙整

【觀點】同心協力八八災後重建之前哨站



前情提要:默契培養、凝聚向心力的開始─八八災後重建工作坊
(文/圖:蘇之涵)
我們希望所有關心八八水災災後重建的朋友們,都能夠一起投入一起關心後續的消息,在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計畫,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與四個在地協力團隊(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團隊、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台東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有機會一起合作,共同為莫拉克災後全台灣的社區重建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