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小建議】閱讀作伙時,螢幕解析度至少1024*768,才能看到完整的頁面唷~

2010/05/18

旗美社大新進社區工作者學習心得─30天的生活觀察

文/旗美社大重建站專員 許蓓璉

〈一〉前言

2009年8月8日,台灣來了一個颱風,當我們正歡呼又有颱風假可以放的時候,此時的南台灣已經造成嚴重的損失與傷害,這是在北台灣感受不到的威力與震撼;暑假期間,北投社大正忙著遷移校舍,忙的不可開交,在校舍重建與南台灣救援間,北投社大發起一項活動:號召學校師生及社區夥伴,一起為校舍重建投入時間與勞力,並將這些時間換算成金額對外募款,這筆款項請旗美社大協助運用在救災用途上。這段過程,我利用攝影機真實的紀錄下來,並上傳公視PEOPO平台、流傳於各校或社區間,除了是想把大家響應募款到災區,積極參與學校重建的活動廣為宣傳,也希望在一個月後,北投社大仍以不同的方式關心南部的風災情形。

一直覺得在救災期間沒有投入救災行動有些遺憾。半年後,我很高興在我決定要換新環境學習新的事物時,有這個機會可以到南部服務,雖然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幫上什麼忙?
 (高雄旗美社大八八重建工作團隊,左到右為宋金山大哥、許蓓璉、劉駿達)
 〈二〉未來的想像-兩個大難題

2010年4月1日,愚人節。我在旗美社大報到。曾經參加過旗美社大的願景活動,那時候對旗美社大的印象就是:每個人都是專業的!怎樣的專業我說不上來,只覺得大家對自己的工作內容是很有個人想法與清楚規劃,一種我總是缺乏的「個人觀點」與「自信心」,這對我無疑會是一大挑戰及突破!未來的工作內容是要進入社區,與社區互動,雖然以往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也無法預期會發生什麼事情,期初我樂觀其成,興奮又緊張地期待它的來臨!

〈三〉30天的學習與體會-「我們是輔導單位」,其實真正要被輔導的單位,應該是我。

當未來工作實際執行內容不明確時,我開始感到一股焦慮感油然而生,不知道自己可以為社區做點什麼事?未來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做的到嗎?如果做到了,會不會淪為只服務當地組織或是組織的負責人?〈這不是我最想要的〉面對那麼多的問題與疑慮,或許我需要一些方向及指引。我和幾位在社區有過實際接觸與互動有過經驗的前輩聊天,在我很混亂的表達我的想法和對未來缺乏自信的談話中,他們很鼓勵我,同時也給了我一些進入社區的建議及應有的態度─向社區學習。

社區是個形形色色又多元的小型組織,每個社區都有它的獨特性,每個社區都是個資源豐富的地方,讓自己在不同的社區,學習不同的事情,接觸更多的面向,自然而然地就會學習到、體認到許多事情,再藉由這些收獲發揮在可以幫助的地方。

進入社區的方法有許多種,初期可以透過當地的組織,如社區發展協會、里長等,慢慢的對社區有些瞭解後還可以拓展跟當地的學校、農會、鄉公所等單位合作,逐漸形成一個群組的網絡,一起共事讓社區變的更好。

終於有機會進入社區了!這一次因為社造學會的夥伴南下,也為了讓重建站兩位新手對社區多些瞭解,兩個專案審查會議結束後,產出未來要合作的社區組織,我們順理成章的把行政作業及一堆閱讀文件擺放一旁,排了一些社區去做拜訪,只單純想和社區聊聊天,做做朋友,跟社區互動。

我們就像在一個大型的沙石場裡,沿途仍是怵目驚心的河床道路,這座沙石場裡還有部份居民生活在這裡,很難想像和體會風災帶來的創傷與損害,該如何去平復?

茂林鄉有位原住民延續自己族裡的文化產業,希望可以將其發揚光大,永續傳承,他充滿著熱情接待我們,為我們做了導覽,他很有自己的想法,創造自己的特色,我很喜歡他,也很感動,可是除了他自己或少數夥伴外,似乎還少了整個族人或社區一起完成這個目標的行動。

杉林大愛園區的永久屋,房屋一字排開,井然有序,但給我的感覺不是一個「家」,而是中規中矩的軍營或者朝聖的空間,據說在園區生活有許多原有的生活行為都被限制,習慣也被迫著改變,「家」不是自由自在、放鬆、療癒、安全的嗎?我告訴自己,進入社區,將心比心,尊重當地社區的想法與生活方式,社區營造最好的方式就是讓當地社區自己營造自己的社區。

杉林鄉的大同社區同時邀請同鄉未入選的兩個社區(金興社區與集來社區),一起和我們聊天、共餐,他們很願意帶領兩個沒有經驗的社區夥伴,甚至規劃好要怎麼共同為社區做營造,我很期待,也很喜歡一起討論、共事的感覺。

〈四〉30天的問題與反思-發現問題也是一種學習

不管是例行性的工作會議,還是非正式的聚會討論,自己在發想、提問深感不足,總是慢半拍,在文章的撰寫與表達能力亦需加強訓練。

為了讓自己儘快進入狀況,掌握社區不同的情況,這一個月大量的閱讀許多資料,包括了社大的部落格、莫拉克新聞網、社造學會的電子報、各提案社區的提案報告書等等。對一個平時不唸書、被動接收新知的我,是一個資訊爆炸的時刻,我已開始混淆,社區組織的運作情形如何?社區所在地理位置在哪?這個社區提了哪個專案,皆皆無法清楚告知。

不管是擔任文建會或社大與重建站間的窗口,時常會遺漏重要的訊息傳遞,偶爾也會迷失是追求自己的成長重要?還是完成一件事情重要?太過於在意自己的表現成果,往往事情的時效性與重要性就被拖延或容易給外界不信任的感觀。

30天,我告訴自己,這不是一份工作,而是一種生活方式,我希望自己在生活上,可以養活自己外,也可以同時幫助不同的人,希望每個人都可以獲得自己想要又快樂的生活方式;在成長上,我希望自己可以不斷獲得新知,有自己的觀點、想法,讓自己更有自信。加油!

◎相關網站:

旗美社區大學http://cmcu.ngo.org.tw/
農村是一所學校http://www.wretch.cc/blog/cmcu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