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小建議】閱讀作伙時,螢幕解析度至少1024*768,才能看到完整的頁面唷~

2010/06/02

【觀點】同心協力八八災後重建之前哨站



前情提要:默契培養、凝聚向心力的開始─八八災後重建工作坊
(文/圖:蘇之涵)
我們希望所有關心八八水災災後重建的朋友們,都能夠一起投入一起關心後續的消息,在文建會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計畫,中華民國社區營造學會與四個在地協力團隊(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團隊、高雄縣旗美社區大學、台灣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台東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有機會一起合作,共同為莫拉克災後全台灣的社區重建而努力。


文建會的重建計畫從三月份開跑,在各分區舉行提案企劃書撰寫工作坊,然後是四月的社區提案,文建會收件,四月底在各分區舉行社區提案審查,五月初遴選出41個補助社區後,各分區開始針對營造員及社區進行輔導與協助。

不同於其他公部門的災後重建補助,文建會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計劃著重於「軟體」的培力與營造,特別是社區營造員的訓練以及社區重建的永續發展;因此,在提案審查時,營造員的角色以及對於社區的熱情就顯得額外重要。儘管重建社區組織計劃有許多零零總總的行政事務,但是總體而言,人員的組織和動員還是最重要的關鍵

如何透過營造員在地的深根經營,凝聚地方向心力,同時也讓41位營造員之間擁有暢通的交流平台,讓每一個社區種籽有機會在橫向網絡裡產生外部的連結,除了營造員間的經驗交流、相互打氣,更重要的是,營造員在社區經營的過程中,可以透過橫向網絡尋求所需的資源或管道。資源有可能是來自於其他重建社區的發展經驗或參訪學習,也有可能是來自於地方團隊的協助輔導,還有可能是來自於專管中心社區營造學會長期經營的跨災區和非災區的大型協力網絡。

為了達成以上目標,專管中心以及全台四分區的專職人員必須要有目標共識以及執行上的默契,在未來兩年的合作中才能發揮4(四分區)+1(專管中心)>5的力量,在41個重建社區及營造員的陪伴輔導上達到最大的效益,因此從今年三月執行下來,專管中心在各分區實際開始進入社區輔導之前,針對所有參與本計劃的工作人員,先行舉辦兩天一夜的工作坊。

所以,這次在五月六日、七日於南藝大的工作坊課程包括「各分區經驗交流、重建輔導工作的區域合作、借鏡九二一-應用八八災後重建、團隊大冒險時間、團隊精進分享」。如此的課程安排是希望先讓夥伴們對各分區的情況有所了解,整理目前大家所面臨的挑戰與難題,第二天邀請有九二一重建經驗的黃肇新老師和王元山老師與夥伴們對談,然後透過下午外展教育中心設計的動態課程引領團隊思考,在最後的分享中,讓未來團隊協力的共識與機制成形。

兩天的討論大致分為兩個層次,協同主持人討論與第一線工作人員的煩惱。在整個災後社區組織重建計劃中,專管中心與各分區的主持人著眼於大方向的推動以及策略擬定,專員們則是在第一線的執行以及實際輔導營造員的工作,不同性質的事務需要不同的視野與能力,因此主持人們關注的議題與工作人員煩惱的問題是不一樣的。當主持人思考著跨區域網絡的建立與連結,直接進入社區與營造員及社區民眾接洽的專員們碰到的問題是實際上的社區派系分裂、行政配合度、進入原住民社區的方法、性別議題、長期重建工作的心理調適等。

每一個重建社區都有自己的故事及難處,每一個分區協力團隊也有自己的特長與限制,而每一位分區負責人以及重建社區輔導員在這樣的情況中該如何自我調適,在每一個案例中做到最好,這沒有標準答案,儘管每一位伙伴心中都有共同的問號。透過兩天的重建團隊工作坊活動,我們無法提供解答,但是至少我們要讓站在第一線的夥伴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有許多人正在面臨同樣的困境,正在經歷類似的掙扎過程;透過分享,我們對彼此的認識更多,互相學習彼此的專長及經驗,也互相加油打氣,然後回到自己的位置上繼續努力,更為共同的願景而努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