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貼心小建議】閱讀作伙時,螢幕解析度至少1024*768,才能看到完整的頁面唷~

2011/11/08

高士部落「鑫工坊」,以金工打造未來


本文摘要:高士部落在莫拉克災後,便開始發展金工技藝,成為全台灣第一個發展金工藝品的部落,有別於其他部落的傳統珠飾或布織品,鑫工坊的產品由金屬打造,特色獨具,為一另類的災後重建產業。 ( 圖/ 章雅喬。以銅片打造的山豬。 )

 文/章雅喬 on 八月 27, 2011

高士部落在莫拉克災後,便開始發展金工技藝,成為全台灣第一個發展金工藝品的部落,有別於其他部落的傳統珠飾或布織品,鑫工坊的產品由金屬打造,特色獨具,為一另類的災後重建產業。


「沒有文化,就沒有傳承」


高士社區發展協會秘書張美惠表示,災後她一直在思索,要怎麼樣才能發展社區的產業,「高士的工藝只侷限在家庭裡,老人家凋零,年輕人不會做。沒有文化,就沒有傳承。」

一次因緣際會下認識了現在擔任鑫工坊老師的高吳惠琴,張美惠說,相聊之後,才發現高老師是從小父母就離開部落的高士族人,她在金工方面的作品很專 業,但正值創作的瓶頸,也正在尋找新的火花,於是高老師和高士部落一拍即合,將金工技藝結合部落文化和傳說,向文建會申請的案子也通過了,鑫工坊正式開 工。

經過為期不短的培訓過程,五位族人,每天早上九點準時開工,因為經費不足,所以作工地點在臨時搭建的鐵皮屋中,連電風扇吹進的風都是熱的。所有人頂 著大汗,按照老師教授的方法一步一步慢慢做。從剪裁銅線到編織、雕刻銅片都是純手工打造。「一隻簡單的山豬鑰匙圈要花一小時做完,複雜的圖案的話要花上半 天也是有可能的。」鑫工坊的專案負責人蘇政元說。

青年回鄉齊努力,目標超越蜻蜓雅築

蘇政元的母親是高士人,只是從小在基隆長大的他跟部落的關係幾乎是零。從北部回鄉的他,在社區幫忙攝影記錄的工作,本來他的工作只是拍攝鑫工坊的上 課活動和作品,秘書張美惠認為要對拍攝的東西「有感覺」拍出來的照片才會好看,於是建議他下去一起動手做,沒想到一做就做出興趣來,並成為這個計畫的總負責人。

他之前在北部做過自助餐店店員、機車修護廠工人,現在則在鑫工坊擔任細緻的作品設計開發和行銷工作,他時常得騎著摩托車載著工坊的作品在整個屏東趴趴走地擺攤展售,一步一腳印拓展鑫工坊的知名度。

「我的目標是超越蜻蜓雅築!」蘇政元信誓旦旦地說。說到琉璃珠工藝,蜻蜓雅築是第一把交椅,蘇政元的目標是希望當大家想到金工時,也可以第一個想到高士部落,但他也承認這是一個不簡單的夢想,還需要各方面的努力和加強。


政府資源不足 金工師傅漫漫長路

鑫工坊成立不到一年,但各補助單位在審案的時候處處刁難,「我覺得他們沒有認真輔導我們,各補助單位都把金額減半,他們拿我們跟工藝發展已經很成熟的北排灣比,但是他們忽略了我們用的材料是比較昂貴的銅。」張美惠說。

文建會的錢只夠買齊硬體設備,「現在五個工坊成員的薪水是協會向銀行貸款來支付的。」張美惠表示,鑫工坊才剛起步,但已經砸下重本來發展,但未來能 否繼續走下去也還是個未知數。「即使壓力很大還是要持續做下去。」因為她最大的希望就是鑫工坊可以成就在地就業,「我最希望做到的事情就是把族人穩定好, 真的培養他們成為可以傳家的金工師傅。」

在鐵皮屋裡的工作坊
 工作情景
示範編織包含琉璃珠的項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